立冬

来源: 互联网 2020-11-07

立冬时节,阴气盛极,阳气潜藏。立冬意味着冬季开始,万物收藏,以避寒冷。过了立冬之后,大自然阳气开始渐长,阴气渐退。这时候,人体的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,养生应顺其自然界闭藏之规律,要养阳、藏阳,补肾藏精,养精蓄锐,为来春的生机勃发做准备。


立冬


 节气解说与气候变化

 每年11月7日或8日,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9个节气。此时太阳位于黄经225度,为立冬节气。对“立冬”的理解,不能仅仅停留在冬天开始的意思上。追根溯源,古人对“立”的理解与现代人一样,寓意“建立、开始”。但“冬”字就不那么简单了,《说文解字》上说:“四时尽也。”如此看来,立冬不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,确切地说,立冬意味着冬季开始,万物收藏,以避寒冷。

 由于我国幅员辽阔,立冬之后,南北温差愈发拉大。北方许多地区已是风干物燥、万物凋零、寒气逼人,而华南地区仍然青山绿水、鸟语花香、温暖宜人。

 作为早已入冬的西北、华北、东北等地,随着冷空气的加强,此时的大风、降温可以说是习以为常。从华北中南部到黄淮等地,立冬期间的冷空气,常常不是大风把这一带山区红叶一扫而光,就是把城里的树也吹成“光杆”,让人们有一种一下子进入冬天的感觉。若遇到势力强、速度快的冷空气,一路狂奔,使北方山口地区和南方的江湖河面风力加大,大风还会一直吹到东南沿海和台湾海峡。

 而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,即便寒风扫过,气温也会迅速回升,出现风和日丽、温暖舒适的十月“小阳春”。不仅气候宜人,对冬作物的生长也非常有利。这里的冬季要到“小雪”节气前后才真正开始。不过,对于深秋中的“小阳春”,如果遇到强冷空气迅速南下,有时不到一天时间,降温幅度就可接近8~10℃,甚至更多。但大风过后,依然阳光照耀,气温回升较快。此时,令人惬意的深秋天气已接近尾声,也进入了红叶的最佳观赏期。

 立冬前后,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,但形式出现多样化:有雨、雪、雨夹雪、霰、冰粒等。当有强冷空气影响时,江南也会下雪。东北地区大地封冻,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;江淮地区“三秋”已接近尾声;江南忙着抢种晚茬冬麦,抓紧移栽油菜;而华南却是“立冬种麦正当时”的最佳时期,水分条件的好坏与农作物的苗期生长及越冬都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。
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取消
  • 首页
  •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