寒露

来源: 互联网 2020-10-22

寒露时节,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,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。随着气温的下降,会发生很多疾病,其中最应警惕的是心脑血管病,另外,中风、老年慢性支气管炎复发、哮喘病复发、肺炎等疾病也严重威胁着老年人的生命安全。因此在这多事之秋的寒露节气中,应合理地安排好日常的起居生活,对身体的健康有着重要作用。


寒露


节气解说与气候变化

 每年10月8日前后,太阳移至黄经195度,为二十四节气的寒露。史书记载“斗指寒甲为寒露,斯时露寒而冷,将欲凝结,故名寒露。”“寒露”的意思是此时期的气温比“白露”时更低,地面的露水更冷,快要凝结成霜了。寒露时节,南岭及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已进入秋季,东北和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。

 农历寒露节气,始于10月上旬末,终于10月下旬。在此期间,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半球继续南移,北半球阳光照射的角度也明显开始倾斜,地面所接收的太阳热量远不如夏季,冷空气的势力范围所造成的影响,有时甚至会扩展到华南。

 “寒露”节气是天气转凉的象征,从此之后,天气逐渐由凉爽向寒冷过渡。田野里,青草上的露珠寒光四射,如俗语所说的那样,“寒露寒露,遍地冷露”。此时我国有些地区会出现霜冻,北方已呈深秋景象,白云红叶,偶尔在道路两旁可见晶莹的霜。南方也秋意渐浓,蝉噤荷残。

 寒露期间,人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季节的变化。开始用“寒”字来表达自己对天气的感受。若遇一场较强的冷空气随之带来的秋风、秋雨过后,温度下降8~10℃已较常见。除全年飞雪的青藏高原外,东北和新疆北部地区一般已经开始飘雪了。不过,寒露以后,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冷高压的控制,天气常是昼暖夜凉,晴空万里,一派深秋景象,白天总是给人秋高气爽的感觉。

 寒露期间,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雷暴已消失,只有云南、四川和贵州局部地区尚可听到雷声。华北10月份降水量一般只有9月降水量的一半或更少,西北地区则只有几毫米到20多毫米。华南雨量亦日趋减少,干旱少雨往往给小麦的适时播种带来困难。

 秋雨绵绵,烟雨蒙蒙,成为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的一种灾害性天气。伴随着绵雨的气候特征是:湿度大,云量多,日照少,阴天多,雾日也自此显著增加。在高原地区,寒露前后是雪害最严重的季节之一,应该注意预防。
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取消
  • 首页
  •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