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医的养生之道

来源: 互联网 2020-10-18

法于阴阳

 就是主张要与自然界的气候、地理等的变化相适应。中医强调根据季节、气候的变化,调整作息和衣着,如上张“春捂秋冻”,春季天气变暖,勿轻易减少衣着,免致感冒;秋季天气变凉,勿过早加衣。以增强身体抗寒能力。中医还论述地理环境与长寿的关系,认为“高者气寒,下者气热”,“高者其气寿,下者其气天”。意思是住在空气新鲜,气候寒冷的高山地区的人多长寿,而住在空气污浊、气候炎热的低下地区的人寿命较短。我国占代养生家还重视居住环境的选择。住宅多座落在山清水秀,阳光充足之处。住屋坐北朝南,保持光线充足,空气流通。庭院宜广种花草竹木,美化环境。防风防尘,调节空气。


中医的养生之道.jpg


 和于术数

 就是要掌握养生锻炼术。通过活动身体血脉,达到强身延年益寿之目的。三国时代名医华陀指出“动摇则谷气得消(运动有助于消化食物),血脉流通,病不得生,譬犹户枢,终不朽也。”“但不当使极耳(不要过度)。”唐代名医孙思邈针对老年人提出“养性之道,常欲小劳(轻度劳动)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(勿做过量的活动)。”中医更强调脑力劳动者必须有体力活动“劳心者不可不劳手足。”中医乔生锻炼的方法很多,如太极拳、八段锦、气功、五禽戏、导引按摩、叩齿漱津等。中医尤其提倡走路锻炼。主张“安步当车”(慢走犹如坐车)。孙思邈曾说“行三里二里,及三百二百步为病”,“令入能饮食,无百病。”


中医的养生之道


 饮食有节

 就是饮食要有合理的定量及质量,《内经》中:“五谷为养,五果为助,五畜为益,五菜为亢,气味合而服之,以补精益乙”就是提出要荤素搭配,细粗混吃的食谱。并主张少食节食。认为“饮食自倍,肠畏乃伤。”还主张素食为主,认为“膏粱之变,足生大疗,”这一见解在《医学心悟》中亦有论述,提出:“莫嗜膏粱,淡食为最。”中医很注重饮食定时。认为“食能以时,身必无疾。”人们常说:“早吃饱,午吃好,晚吃少,人不老。”中医除有独特的饮食疗法外,还有独到的“食补”法,主张针对不同人的体质而吃一些能纠正身体阴阳失调的食品,以增进健康,延年益寿。如阴虚怕热的人,宜选吃黑木耳、银耳、胡萝卜、蘑菇、豇豆、瘦猪肉、芝麻,龟鳖等,阳虚怕冷的人,宜选吃大枣、韭菜、油菜、芹菜、南瓜、蘑菇、大豆,牛羊肉、牛奶。痰湿重肥胖的人,宜选吃芹菜、白萝卜菠菜,小白莱、苋菜、青菜、冬瓜。体虚消瘦的人,宜适当多吃牛奶、鸡蛋、鸡汤、大枣,山药,鱼类。


起居有常

 就是生活起居要有规律。《内经》就提出了与季节变化相适应的作息制度,主张春季“夜卧早起,广步于庭”,夏季“夜卧早起,无厌于日,”秋季“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”,冬季“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”,认为起居无节者会“半百而衰”。名医孙思邈曾说:“善摄生者,卧起有四时之早晚,兴居有至和之常规。”我国养生家对“起居有节”极为重视,认为“起居不时,饮食不节,寒暑不适,则形累而寿命损。”


 不妄作劳

 中医的不妄作劳包括道德修养,节制房劳和劳逸适度几个方面;

 1.道德修养(即养性)。不胡作妄为,无嗜求妄想。嵇康曾说“养生有五难:名利不去为一难,喜怒不除为二难,声色不去为三难,滋味不绝为四难,神虑精散为五难……五者无于胸中,则位顺日跻,道德日全,不祈善而有福,不求寿而自延,此养生之大旨也;”

 2.节制房劳。中医认为衰老的主要原因在于肾气虚衰,而房劳伤肾,纵欲会引起夭折短寿;

 3.劳逸适度。中医认为过劳妄行固然影响寿命,而过逸也会影响健康。孙思邈曾说“养性之道,莫久行,久立、久坐,久卧、久视,久听。盖久视伤血,久卧伤气,久立伤骨,久坐伤肉,久行伤筋也。”因而主张“不欲其劳,不欲其逸。”

 [以恬愉为务]即控制自己的七情六欲,勿过度兴奋与抑郁,保持胸怀开朗,心情乐观。中医认为“怒伤肝,喜伤心,思伤脾,忧伤肺,恐伤肾。”即精神因素不仅影响生理功能而且会造成内脏器官实质损害。《内经》主张养生要“内无思想之患,以恬愉为务”,“嗜欲不能劳其目,淫邪不能惑其心,”即保持胸怀开朗,性格乐观,去掉私欲,不受外界物质诱惑。这样就可“度百岁而动作不衰。”如果经常悲哀忧愁,喜怒不节,就会“生乃不固”,短寿天折。


 治未病

 即预防疾病的发生。《内经》说:“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,不治已乱治未乱,……夫病已成而后药之,乱已成而后治之,壁犹渴而穿井,斗而铸兵,不亦晚乎!”前面所说法于阴阳,和于术数,饮食有节……等,都是治未病的具体措施。此外,中医还主张药物防老。中药中有许多补肾补气补血的药,有一定的提高机体免疫功能,增强身体抗病能力的作用。补肾药中如枸杞子,山茱萸、鹿茸、补骨脂、玉竹、补气药中如人参、黄芪、党参、黄精、山药,补血药如当归、牛膝、何首乌、紫河车等,均有此功效。根据各人体质阴阳虚实具体情况适当选用,可起到治未病的作用。


推荐

  • QQ空间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网

  • 豆瓣

取消
  • 首页
  • 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