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么情况下应该进行心理咨询
所谓心理咨询,是指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。更为完整的论述是:心理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,帮助求助者发现自身的问题和根源,从而挖掘求助者本身潜在的能力,来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模式,以提高对生活的适应性和调整周围环境的能力。
心理咨询的对象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。
(1)精神正常,但在现实中遇到了与心理有关的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。
(2)精神正常,但心理健康水平较低,出现心理异常和心理障碍等心理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。
(3)特殊对象,即临床治愈的精神疾病患者。
针对求助者心理健康发展水平的等级不同,心理咨询分为以下三类。
1.发展性咨询
咨询对象是一般常态心理者。这类人群心理基本健康,无明显的心理冲突,基本适应环境。咨询目的是能够更加客观地认识自己,从而更好地开发潜能,扬长避短,以求完善自身、高效发展,有效提高生活质量和人生幸福感。
2.适应性咨询
咨询对象是轻度失调心理者。这类人群心理基本健康,但工作、学习、生活中存在各种困扰,有明显的心理矛盾和冲突。咨询目的是排解心理困扰,减轻心理压力,提高适应能力。3.障碍性咨询
咨询对象是严重病态心理者。这类人群已经出现明显的心理障碍,无法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。咨询目的是克服障碍,缓解症状,恢复心理平衡。这类问题通常需要系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。
现实生活中,心理咨询针对的并不是所谓的“病态人群”,而是那些健康人群,或者是存在一定心理异常的亚健康人群。而病态人群如精神分裂、焦虑、狂躁等精神疾病患者主要是精神科医生的工作对象。
心理专家陈智雄曾经说过,健康人群会面对许多婚姻、家庭、择业、亲子关系、子女教育、人际关系、学习、恋爱、性心理、自我发展、焦虑、抑郁、压力应对等问题,他们期待作出理想的选择,顺利地度过人生的各个阶段,求得内心平衡,以及自身能力的发挥和寻求良好的生活质量。这时他们就可以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。
当今社会,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以及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,心理咨询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。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,就像生活中找律师和金融投资师一样,都是为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,从而提高生活品质。而个体心理状态健康时也可以找心理咨询师帮助,这个时候,不再关注问题的处理,而是为了更加积极地面对生活,更有幸福感,从而有效预防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。
日常生活中,员工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进行心理咨询呢?
(1)生活中面临重大抉择,犹豫不定。
(2)工作压力大,感觉难以承受但又不能进行自行调整。(3)因毕业、跳槽等原因,对新环境适应困难。
(4)工作中经受挫折导致一蹶不振。
(5)因自卑、自闭、适应不良、下岗、失业、退休等导致长时间心情压抑、苦闷,难以自我调整。
(6)人际交往中存在障碍。
(7)希望情感、婚姻以及家庭中的不睦关系得到改善。
(8)遭受亲人病故、离婚等人生变故,心灵创伤长时间难以“自愈”。
(9)经常暴饮暴食或者睡眠状态发生异常改变,以及因为某种生理疾病产生沉重的心理压力。
(10)妊娠期(注意自己的心理状态、行为活动和生活环境可能对胎儿产生的影响)。
(11)中年及更年期出现人际冲突、家庭结构调整、情绪失调、更年期综合症,难以适应工作及家庭负荷等状况。
(12)身体衰老和心里衰老,老年社会角色再适应。
(13)家庭中存在的夫妻、两代、祖孙等关系处理不当、对家庭中的求助者,应如何进行辅导、帮助等问题。
❤生活中有不少“完美”并非靠追求就能得到,当我们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时,当我们为生命的继续运转而心存感激时,我们就能成就完整,得到别的生命不曾获得的圆满。
推荐
-
-
QQ空间
-
新浪微博
-
人人网
-
豆瓣